言情小築 >> 現代,台灣 >> 後知後覺,波折重重,失而復得 >> 絕口不提愛作者:翩凝 | 收藏本站
絕口不提愛 page 29 作者:翩凝
    坦白說,從創作到完成這篇故事距離現在大約兩……三年吧?我那時正處於人生的最低潮,還沒踏進大學,映入眼簾的一切大抵不過是黑與白、世界就僅是深深淺淺的灰暗(笑);與其說那時以為自己失去了很多,倒不如說那是一段緩慢的、不斷自省及讓生命沉澱的成長經歷。

    將這篇故事投到飛田的念頭則是這兩個月間所醞釀的。隔了好久之後,無意間重閱舊稿時的確感覺很新鮮,也驚訝自己年輕時(?)的想法居然是那麼悲觀(為了呈現更好的成品,其中太黑暗的情節我都已經刪掉、消失於記憶體啦);不過大家可以放心,我(應該)能確定我寫十八限情節的時候已經滿十八歲……讀者作者都要守規矩哦!

    故事第三章裡有道關於經濟學上機會成本的題目,我希望能在這裡稍微解釋一下。這題目的概念源自一本叫做《經濟自然學》(TheEconomicNaturalist:InSearchofExplanationsforEverydayEnigmas)的書,作者RobertH.Frank闡釋了有關經濟學中大大小小的生活例子,其中在引子中他提及這道容易混淆的概念:原著是以獲得一張免費的演唱會門票、而同時該人又想同時參與另一場音樂會為楔子,來計算參與本來受邀演唱會的機會成本;在這個故事裡我換了個說法,但計算的大方向是維持不變的。

    來談談那道題目吧(如果您和我一樣不是商科出身的話):當事人心理上對另外那本指南最高願意付三十塊錢,即表示他帶走原本免費書、會損失對他而言三十元的價值,但同時他也節省了在書展掏出二十九元的現價,所以,他帶走原書的機會成本(下某個決定時所放棄其它選擇的最大價值)便是三十減去二十九,等於一塊錢。幸好男主角沒有算錯(賓果!耶)……不知道大家是怎樣思考這道題目的呢?我在學校時沒有認真接觸過經濟,大學時也只在某個上學期選修過入門級,所以還是提一下靈感的來源比較妥當,否則很難令人信服。那本書很有趣哦,比《蘋果橘子經濟學》(Freakonomics)還要通俗易懂,有時間的話,誠意推薦大家看看。

    回到本文的主要目的。我是翩凝,小作者一枚,請多多指教。

    謝謝飛田包容我在大學近尾聲的此時做些瘋狂大膽的事,還有看完整個故事的大家……不知道各位能猜出下一位登場的是誰嗎?我有努力留伏筆,應該滿容易猜的(哈)。

    無論以後還會遇見哪些事、再次渴望去相信什麼,現在的我站在過往憧憬已久的地方,心裡充盈著溫暖。

    因為這一天,我打開了名為夢想的盒子。

(快捷鍵:←)上一章  絕口不提愛  下一章(快捷鍵:→)